近日,網絡上關于炎癥和癌癥的討論越來越激烈,甚至有“炎癥是癌癥的禍根”這一說法。
確實,我們一聽到醫(yī)生拿著報告單說“只是炎癥”,往往會放下心來,感覺這是如此溫柔的詞匯,但要知道,這溫柔中也暗藏玄機,因為長期的炎癥得不到積極處理可能會發(fā)展成癌癥!
炎癥是身體的防御反應
人們口中常說的“發(fā)炎”指的就是炎癥,其實這只是機體對于刺激的一種防御反應,適度的炎癥可以提升機體局部抵御病原體,讓受到損害的組織得以修復和愈合。但是,若炎癥未得到有效控制,機體防御過度反而會損害健康,這些損傷一旦處理不當,可能伴隨一生,甚至會危及生命。
急性炎癥vs慢性炎癥
急性炎癥一般源于病原體入侵、創(chuàng)傷等。急性炎癥起病急、進展快,在短時間內出現炎癥癥狀,維持時間較短,可能是幾天,也可能是幾小時。但是,若不及時治療,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,危及生命。臨床上主要癥狀為紅、腫、熱、痛,在癥狀上相差不大,容易與很多疾病混淆。常見的急性炎癥有急性肺炎、急性胰腺炎等。慢性炎癥是由反復發(fā)生的急性炎癥轉變而來,長期緩慢進展,炎癥可以維持很久,一般超過3個月,甚至數年,總是反反復復,時好時壞。其癥狀不明顯,有時在慢性炎癥持續(xù)下,我們自己都不自知。
此外,而長期存在的慢性炎癥可誘發(fā)多種慢性疾病,包括癌癥,多見于肝癌、胃癌、宮頸癌等。慢性炎癥不像急性炎癥那樣明目張膽地犯病,雖然癥狀沒那么明顯,但是只要認真觀察自身情況,也會發(fā)現慢性炎癥露出的“馬腳”。身體最容易觀察到的就是皮膚異常,機體的致炎因子增多,一旦接觸到疾病相關的免疫系統,就會激活免疫反應,造成皮疹,可反復出現為皮膚發(fā)紅、瘙癢,甚至皮膚變粗糙和剝落。如果經常感到無緣無故的身體疼痛,例如肌肉酸痛和關節(jié)痛,也可能與身體里的致炎因子增加有關,需引起警惕。
炎癥怎么演變?yōu)榘┌Y
正常情況下,體內的細胞感應到炎癥,就會調動免疫系統去修復。但是,體內長期存在慢性炎癥,細胞就會反復損傷、修復,再損傷,再修復。這一過程中,復制增生出新的細胞會大量細胞分裂,次數太多,免疫系統功能紊亂,識別和清除腫瘤細胞的能力下降,機體應付不過來,就容易導致DNA復制時難免出現錯誤,日積月累,積累下來的病變細胞會慢慢形成癌癥。
免疫細胞+干細胞共同擊退炎癥
免疫細胞對于維持身體的健康至關重要。我們的免疫系統就像一個軍隊一樣,可以幫助我們抵御病原體的入侵。免疫系統里面有各種精兵勇將,即“免疫細胞”,包括巨噬細胞、淋巴細胞、樹突狀細胞等。當病原體侵入我們的身體時,免疫細胞會立即啟動免疫應答,通過吞噬和分解病原體、釋放抗菌物質等方式來清除病原體。其次,免疫細胞還能夠識別和清除異常細胞,如癌細胞,起到抗癌的作用。此外,免疫細胞還能調節(jié)炎癥反應、促進組織修復和康復。長期的炎癥反應容易造成免疫系統功能紊亂,想要盡快控制炎癥,可以讓干細胞一起加入作戰(zhàn),與免疫細胞一起力挽狂瀾,幫助身體贏得這場勝利。
間充質干細胞從不同的角度調節(jié)許多免疫細胞,促進或抑制免疫細胞
近年來,已有多項研究初步揭示,干細胞可有效減輕損傷臟器的炎癥反應程度, 有利于組織向再生修復發(fā)展。間充質干細胞(MSCs)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成體干細胞,也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干細胞。
在炎癥因子的刺激下,MSCs會號召更多的兵馬來與免疫細胞共同作戰(zhàn)。由于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先天性低免疫原性,通過直接接觸,分泌可溶性因子作用于免疫細胞,可發(fā)揮免疫調節(jié)的功能。此外,還可趨向定位于炎癥部位,調控炎癥相關的細胞因子,減輕炎癥反應,從而發(fā)揮抗炎作用。
目前,干細胞治療炎癥性疾病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, 比如骨關節(jié)炎、克羅恩病、類風濕關節(jié)炎、系統性紅斑狼瘡、胰腺炎等炎癥性疾病。
干細胞治療是一種潛力巨大的創(chuàng)新療法,干細胞和免疫細胞協同作戰(zhàn),能夠更好地減輕損傷臟器的炎癥反應,促進組織向再生修復,為慢性炎癥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,同時對于防癌、防治心腦血管疾病、三高及其他慢病還將發(fā)揮更佳的效果。